蘋果背後的回憶

我們每一個人,不論是甚麼身份角色,都能夠為難民及尋求庇護人士的福祉出一分力。

八十年代我剛從大學畢業,第一份人道救援工作就是協助越南難民在英國定居。因此,難民面對的困境烙印於我心中。Dai Le在七十年代與家人離開越南,當時她只有十歲,他們一家只划著一艘老舊的漁船渡來香港,盼望著有人會送上一個蘋果和一罐可樂歡迎他們。可是,四十年前他們抵達香港的一刻,既看不見新鮮蘋果,也看不見冰凍可樂,只看見擠滿過千艘老舊漁船的港口。當下失望的感覺叫她畢生難忘。最近,Dai Le終於收到她盼望已久的蘋果了!

基督教勵行會在去年十二月四日舉行了“Refugees in Hong Kong – Past, Present and Future”晚宴。Dai Le 在會上的分享叫觀眾印象深刻。出席晚餐會的人士包括Vietnamese Boat People (VBP) Oral History Project、葡萄藤社區服務中心的成員,以及Refugee Ministry的朋友和支持者。

近日傳媒非常關注難民的情況,基督教勵行會也感到有需要提醒香港人,有很多在七十年代來港的越南難民縱然面對艱難障礙,並堅忍著失去至親的傷痛,但他們也一直努力生活,貢獻社會。我們希望讓香港人看到他們懷著莫大勇氣面對逆境,讓香港人知道支持在港尋求庇護難民是刻不容緩,十分重要的事情。

Carina Hoang曾是越南難民,現時定居澳洲,她在晚宴上正式啟動網頁Vietnamesediapora.com。網頁分享了由逃避迫害的越南難民及曾幫助他們的人口述的故事,還有她在難民營工作的故事和照片!

Dai Le和家人在香港的難民營困居多年才獲安排定居澳洲。這次是Dai Le首次重返香港,香港難民控制中心前指揮官Talbot Bashall更特意向Dai Le送上她盼望已久的可樂和蘋果。這一幕既窩心又感人。

晚餐會上有九十位客人出席,包括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政務主任招聘委員會主席尤曾家麗女士、智經研究中心顧問黎慶寧先生、 Eddie Chan、 Hans Lutz、聯合國難民署香港辦事處處長Philip Karani及Refugee Concern Network 主席Tony Read,還有前民安隊、香港警務處、香港懲教暑、保安局及聯合國難民署的成員,以及基督教勵行會董事會成員Tony Turner、陳香屏太平紳士和余國滔博士。我們的嘉賓來自社會各界,一直都關心難民事務,他們每一位擔當的角色都同樣重要。

基督教勵行會現正籌募款項,計劃將啟德難民營的舊遠東訓練學校大樓(現時是我們的總部新秀大廈),改建成小型展覽館,以紀念香港的越南難民,也提醒著我們不應漠視尋求庇護人士的問題。衷心感謝你們多年來的支持!

 

 

分類: 難民服務, 香港。這篇內容的永久連結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

*