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城之寶

討論環節由4位嘉賓主持,分別是從事難民研究工作的香港中文大學心理學教授,以及3位在香港成長的難民。

70至80年代,大量越南難民到港,促使基督教勵行會成立。當時其中一個難民營設於啟德,這亦是我的事業及本會的開端,自此我便於營內為難民及流離失所的人士服務。在今年的世界難民日,我們舉辦了一連串活動,希望藉此教育公眾,讓他們了解難民的困境。

本會與九龍佑寧堂的難民事工小組合作,舉辦了慶祝活動。難民聯同本地人一起在台上合唱、跳舞、演奏非洲鼓,一起宣揚愛、希望、勇氣和團結。此外,我們也邀請了三位難民分享在香港生活和成長的經歷。看到他們已長大成人,並能回饋香港社會,令我非常欣慰。

活動上,聯合國難民署及難民事工服務小組的代表都有在台上發言,倡議捍衛難民的人權。Hanz Lutz牧師是關注難民網絡的其中一位發起人,他以聖經中保羅在海上遇難,後來獲馬耳他島民有善接待的故事作比喻,希望我們不要忘記聖經的教導,善待難民。最近,牧師卸任了關注難民網絡以及佑寧堂難民事工小組的主席一職,因此活動完結前,我們向牧師送上告別紀念品,感謝他20年來不辭勞苦服務難民群體。

除了教會活動外,我們還設有放映會,一起觀賞一系列的網上短片,了解不斷升溫的難民遷徙危機。之後還有討論環節,探討如何緩解這些難民問題。而且,我們位於重慶大廈的難民服務中心舉辦了開放日,展示本會日常進行的人道服務工作。當日我們的難民服務使用者,準備了民族家鄉小吃,亦展示了一些可以反映香港難民歷史的藝術作品,以及由難民和尋求庇護人士透過「藝術與企業」的婦女計劃所製作的手工藝品。我們應該敞開心扉,不要歧視流離失所的人士,也請為難民朋友和尋求庇護人士祈禱。

請支持我們,並參與我們的「10,000個理由」傳愛行動。

B# 合唱團透過唱歌傳揚合一與希望
向牧師送上告別紀念品
明愛的實習生幫助本會準備禮物包,在佑寧堂活動中送給難民朋友
在難民服務中心的開放日中有手工藝品出售
與本地難民網絡一起進行的網上放映活動
鼓手
分類: 難民服務。這篇內容的永久連結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

*